千千小说
千千小说 > 我的公公叫康熙 > 第五百零八章 陶淑人(第三更求保底月票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百零八章 陶淑人(第三更求保底月票)

  我的公公叫康熙

文氏口中的“二老太太”,是李煦的堂叔、已故布政使司参政李月桂遗孀陶氏,身上有三品淑人诰命。</p>

她还有一个身份,就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岳母。</p>

李家本就是包衣中寻常人家,亲族中只有一个旗鼓包衣佐领世职,却先后出了两位大员,就是李煦之父李士祯跟李煦堂叔李月桂。</p>

前者做到正二品巡抚,后者做到从三品参政。</p>

李士祯跟李月桂虽名份上是堂兄弟,实际上是养在一家。</p>

李月桂三岁丧父,由伯父李西泉抚养长大。</p>

李西泉就是李煦的义祖父。</p>

因为收养的儿子、抚养的侄子都成才了,李西泉还得过世祖皇帝的褒奖。</p>

就是李月桂年寿不高,康熙二十一年卒于任上。</p>

他有两子,资质都寻常,都是国子监荫生,却没有像李煦这样走向仕途。</p>

如今阖家依附于李煦家中。</p>

李煦有些怔然,叹了口气,道:“儿去见见婶娘……”</p>

文氏叹气道:“去吧,好好说话,你婶娘不是糊涂人。”</p>

李煦苦笑,去了东厢房。</p>

东厢房里,陶淑人也在礼佛,她看着与文氏年岁相仿,已经花甲之年。</p>

她是李月桂的继室,不过因为原配去的早,所以她嫁进李家的时间跟文氏差不多,妯娌俩素来亲厚。</p>

这也是她寄居堂侄家,而没有去依附女婿家的缘故。</p>

看着李煦过来,陶淑人放下念珠。</p>

李煦恭敬道:“婶娘……”</p>

两家渊源颇深。</p>

当时八旗入关,天下逐渐平定,李士祯也经过八旗抡才的考试,外放为长芦运判,就打发人回山东老家打听亲人的下落。</p>

结果家里原配发妻王氏还在,上孝敬婆母,下抚养小叔。</p>

当时李煦还没有出生,李家在关外做主娶的儿媳妇文氏处境就尴尬起来。</p>

后来还是李月桂夫妇出面,跟姜家人这边谈了,尊重王氏嫡妻身份,同时也按照关外习俗,文氏并嫡为二夫人。</p>

两人所生子女,都是嫡出。</p>

等到后来李士祯品级越来越高,也为王氏请了诰命,就想要重新正了嫡庶。</p>

依旧是李月桂这边出面,支持文氏mǔ_zǐ 。</p>

外放的李月桂给李父去了信,为李煦讨了荫生名额。</p>

当时也是做个防备,省得被嫡母打压或捧杀,早日出来奔个前程。</p>

这也是为什么隔了房头,两家还如同至亲骨肉的缘故。</p>

陶氏看着李煦道:“你不在御前听差,怎么得空过来?”</p>

李煦指了指旁边的客院,带了无奈,道:“婶娘,九阿哥打发人告诫侄儿,圣驾驻跸之处,当严禁闲杂人等出入。”</p>

陶氏沉默了一会儿,道:“你这是嫌我老婆子多事了?”</p>

李煦道:“婶娘,今日不同往日……”</p>

原来当年“献美”就是这位淑人给的提议。</p>

陶氏娘家也是包衣出身,即便早年随夫外任,却是没有断了京城消息。</p>

不管是上三旗中的勋旧,还是包衣三旗中的新贵,家族沉浮都是跟着皇上的后宫连着。</p>

当时李士祯在广东巡抚任上,并没有要跟长子互为倚靠的意思,相反还有打压之意,使其在知府任上十年不得升转。</p>

陶淑人当时两子年幼,丧夫后就带了儿子,投奔到文氏mǔ_zǐ 处,后来就给李煦出了“献美”的主意。</p>

李煦也因此从外放知府重新回到内务府,回京任畅春园总管,而后又外放为苏州织造。</p>

陶氏叹了口气,道:“旭东,明日是万寿节……”</p>

旭东是李煦的字。</p>

李煦玲珑心肠,立时明白过来。</p>

现下已经是康熙三十八年,皇上比他还年长一岁,已经四十六岁。</p>

“婶娘不看好太子?”</p>

李煦迟疑了一下,问道。</p>

陶氏道:“都说‘皇家重长子,百姓爱幺儿’,我倒是觉得,有时候正好相反……谁都晓得索额图是‘太子党’的支柱,皇上但凡还体谅东宫,就不会将索额图处死。”</p>

老太太即便早年身份不高,可是也是经历三朝。</p>

八旗内斗,真正掉脑袋的时候少。</p>

尤其是自上而下的清洗。</p>

李煦想了想,还是摇头道:“现下操之过急,如今‘押宝’还太早些。”</p>

陶氏带了从容,淡淡的说道:“那是顺带着,主要是王贵人有一个娘家就行了……”</p>

要是王家人表现的本本分分的,上下满意,那骨肉之情在,到底比他们跟王贵人关系更亲近一些。</p>

只有让王家人露了粗鄙,皇上不喜,王贵人也不愿亲近,才会继续依靠李家。</p>

这些年,李家作为王贵人的“娘家人”,每年上千两的银子敬到宫中。</p>

十几年下来,都能打个银人出来。</p>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nfc120.com 千千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xnfc1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