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
千千小说 > 诡三国 > 第2601章取经,缺乏真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601章取经,缺乏真经

  诡三国

,诡三国</p>

,!</p>

长安,骠骑大将军府。</p>

『这就是快马送来的信报……』一名护卫将手中的情报奉上。</p>

斐潜接过,打开,然后上下看了看,点了点头。</p>

光有谯并去摸底,只是一方面的信息,斐潜还需要另外方面的信息进行补充,而这个另外的信息来源,就是来自于西宁的杨阜。</p>

这一封情报,就是从西宁那边送来的细节补充。</p>

取经人行动不快,一路缓缓从陇右到陇西,而斐潜这方面就可以派出信鸽和西宁方面取得了联系,先获取了一些相关的信息,然后让杨阜继续派人去雪区调查后学的一些问题。</p>

首先,确实了是『有』取经人。</p>

冒充使节诈骗这个事情么,其实在华夏历史上也不算是什么稀罕事。</p>

明代最多。</p>

为什么明代最多?因为明代禁海,可偏偏有个挎号,所以自然就有一大帮子人专门做这个生意,还将明代皇帝骗的团团转,写了什么狮子赋,原本是想要炫耀一番的,结果噼里啪啦自己扇自己的嘴巴子。</p>

当然,不仅是华夏古代有,外国也有,有胡建的海商冒充官吏去南海的,有阿拉伯人冒充华夏特使去地中海行骗的,实在是太多了。所以不要以为古代人就不懂得用信息不对称搞事情……</p>

取经人,确实是从雪区而来。</p>

杨阜在信件之中描述了相关的调查,表示有迹可循,不是那种几个人在帐篷里面一琢磨,然后就出现了什么『外邦使者』。</p>

至于这个取经者的详细身份,以及在雪区当中的地位如何,还需要进一步具体核实。</p>

因为人,是有社会属性的,斐潜需要这个取经人,但也不是说只需要他『取经』的这一个身份……</p>

斐潜看完了情报,将情报递给一旁的庞统,示意庞统也看一下。</p>

庞统经过这两天的调整,也渐渐的恢复了过来,并且决定在忙完了春天这前面的一些事情之后,抽一个时间,最好赶在仲夏之前,毕竟仲夏相对来说事项较少一点,然后他就可以快马走武关道去一趟宛城。</p>

为了达成这个目标,庞统他现在每天都需要减肥锻炼……</p>

武关这条路并不是很好走,走马还可以,甚至有地方还必须下马步行,想要舒舒服服的坐车,就肯定不行的。所以庞统首先至少要减掉一两个下巴,要不然就不知道是他先累死,还是马匹先累死了。</p>

不过锻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要不然搞成了肌肉消融,那在大汉可是真没得救了。</p>

眼前么,还是先要处理一下取经人的事项。</p>

人类一思考,上帝就发笑。</p>

士元在思考,斐潜就微笑。</p>

五方上帝,也是上帝。</p>

骠骑将军,也是甲方。</p>

宗教先天上是有侵蚀思想的功能,就像是一把双刃剑,怎么用才能用好,如今就摆在了骠骑面前,也摆在了所有参与到这个取经人事件当中的中上层的官吏面前。</p>

大多数的官吏,是不会信奉什么宗教的。同时也很有意思的是,一旦官吏开始信奉宗教了,在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,也就做不好什么官吏了。</p>

所以,斐潜不愿意在华夏境内大力推行宗教。</p>

尤其是当领导者,掌权者信奉宗教的时候,往往也就是其政权开始覆灭的征兆。历史上已经有很多皇帝亲身验证了这一点,并且一旦掌权者信奉,或是痴迷于宗教的时候,也同样会引起中低层的官吏大规模的借机会贪腐敛财……</p>

华夏这些官吏的德行,大体上都算是有传统的,没有利益的,便是光打雷不下雨,转发转发再转发,学习学习再学习就完事了,而一旦有利益的,便是听到风就是雨,官吏贩卖人口的罪行也可以推脱给上令和流程,而百姓门口砍棵树都能罚得其倾家荡产。</p>

所以斐潜对于五方上帝教的所谓什么真人,一概都不提及。只不过是处于整体战略的考虑,才没有下文呵斥谯并等人的这种拍马屁的行为。</p>

道教是一种工具,儒教也同样是一种工具,如果说将工具当成了自己的本命,也就自然是本末倒置了。</p>

『黄巾,五斗,道经虽良,用者非善。』斐潜缓缓的说道,『蛊惑生死,虚言天国,最终不过是一小撮野心之辈……如今思之,当引以为戒……』</p>

『所谓杜撰经文,自是不可用之……』庞统默默点头,过了片刻之后说道,『就是这……究竟是该给什么?』</p>

在陇西的谯并,说斐潜已经定了什么真经,实际上是说谎了,他只是为了敷衍韦康而已。</p>

实际上斐潜对于这个问题,依旧很是头疼。</p>

这是一个很大,也很难的问题。</p>

其实不仅仅是黄巾,五斗,在历史上很多封建王朝之中的宗教,最终都走向了愚民,以蛊惑,欺瞒,诈骗等等手段,摄取钱财,三七分账,贿赂官员,形成地方性,甚至是地域性的那啥啥……</p>

其实这些穿着宗教外衣行骗的家伙,不是官吏看不清楚,也不是上位者完全都被蒙蔽,而是有时候上位者也不怎么愿意下位者去思考,更不想要推开压在民智上的那些石头。</p>

真要是民众都开始思考了,那路灯可不够用了啊!</p>

故而相比较让民众开智这件事来说,封建王朝的这上位者,更喜欢使用宗教去麻痹。</p>

道教,佛教,儒教。</p>

没错,儒教到了后期,也成为了类似于宗教。神神叨叨的各种礼法和规矩,不就是和其他宗教一样的清规戒律么?到了最后,儒教也无法摆脱唯心的困扰,到了王明阳之处,『心即理』,还有鼓吹什么生而知之的,除了斐潜这样的怪胎之外,又有什么人可以生下来就知晓古今未来的?是不是也就跟佛教的『心中佛』及其的相似了?</p>

后世之中,有一些的人不喜欢绕来绕去,喜欢直来直去的,不管是被捅还是捅别人,一刀下去就要见到血最好,然后看到古代,亦或是其他什么时候绕来绕去的事情,就觉得很不开心,就烦躁起来,觉得浪费时间,可是这些人从来没有考虑过,为什么他们会变得急躁,焦虑,喜欢简单直接的东西,不喜欢动脑筋了?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样,是从小时候一生下来就是如此么?那个曾经对于世界充满好奇,喜欢追问为什么的小人儿,又是在什么时候被击溃,被粉碎,消失不见了?</p>

还是那句老话,封建王朝的统治者,更愿意接受哪一种人,有贼心的,还是有贼胆的?</p>

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在封建王朝之中,就是培养这些喜欢简化,不喜欢思考,也对于外界世界没有好奇心的民众,但是随之整体社会的思潮也渐渐的退化,使得华夏举步维艰,闭关锁国。</p>

所以,斐潜更想要的是使用宗教的教化效用,而不是宗教的另外一个作用,麻痹作用。</p>

阶级是不可避免的,但是只要阶级还能流动,那么整体社会就还会具备一定的活性。</p>

有了剩余价值之后,就必然的产生了阶层,在社会动荡的时候,任何人都有机会打破阶层鸿沟,但是在相对稳定的阶段,就不是所谓通过『简单的努力』就能跨越阶层的了。</p>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nfc120.com 千千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xnfc1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