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
千千小说 > 崇祯大明:从煤山开始 > 第131章 各方云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1章 各方云动

  崇祯大明:从煤山开始

献俘仪式之后,官员直接散朝回家。解学龙回到家中之后,心情仍是久久不能平静,万民欢呼、边军三呼万岁还有那一千多颗人头同时落地的景象不时的浮起眼前。今天的献俘阙下仪式,给了他巨大的视觉冲击。更让解学龙震撼的是,崇祯回到南京之后的一系列的举措。圣上的这一系列举措,简直让人目不暇接,之前未及细想还没什么感觉,可是现在回过头去串联起来一想,才发现都暗含深意。圣上回京后不住南宫,却住进国子监跟学生们厮混在一起。接着在媚香楼宴请商贾并发行债券,突如其来的煤山悟道,再接着马鸣騄带着国子监的学生及士子开始大肆抓人。然后放出风声,圣上将要返还税银。然后就是今天,三千边军押解着一千多建奴战俘突然到京,献俘阙下,当着几十万南京官绅百姓的面斩首一千余级。圣上的这些举措看似率性随意,其实密切相关。下讨虏诏是为了召集天下士子,住国子监是为了笼络士子,马鸣騄带着学生士子抓捕土棍是为了返还税银,献俘阙下是为了提振官绅信心,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件事服务,那就是在媚香楼发行债券!此等行事手腕,令人叹为观止。完全可以预见,数天后债券必然是哄抢之局面。此时南京的缙绅小民,对圣上的崇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。刚才散朝回家的路上,解学龙就不止一次听到街边小民在议论,此番圣君在朝,大明中兴有望,那种信心快要从脸上溢出。彷佛建奴和流贼翻手就能剿灭。解学龙心下越发怀疑,圣上是不是真的悟道了?要不然怎会有如此转变。而如果说圣上真的已经在煤山悟道,那他们还斗个什么劲?根本斗不过,像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那样的雄主,又岂是他们臣子能抗衡?解学龙正胡思乱想时,长子解显和急匆匆走进来。“爹,内务府的债券就快开始发卖,你得给儿子说个准话。”解显和道,“圣上发卖的这个债券到底能买不能买啊?”“这你都看不出来吗?”解学龙道。“我看出啥呀?”解显和没好气道,“你就直说。”“蠢货,赶紧筹银子。”解学龙气道,“筹到多少就买多少。”“得嘞,那我明白了。”解显和大喜,转过身就往府外而去。首批债券怎么都不亏,买到就是赚到。……此时在魏国公府上的情况也是差不多。散朝后,徐弘基直接将已经成年的长子徐胤爵、弟弟徐耀基以及侄子徐仁爵都召集到他的书房之中,商量究竟应不应该买入债券。“兄长,小弟以为该买。”徐耀基说道。徐弘基皱眉说:“你们难道就没发现里头有陷阱?”徐耀基笑问道:“兄长是说徐州的四百万亩官田不够兑付,对吗?”“对啊。”徐弘基拍手说,“五年期以下债券不说,只是十年期债券发行五百万两,到期之后连本带利就是三千万两,需要足足六百万亩官田才够兑付!然而徐州总共才只有四百万亩官田,另外两百万亩在哪?”“爹,你说错了。”徐胤爵道。徐弘基一愣问道:“我哪儿错了?”徐胤爵道:“徐州的四百万亩官田,只有一百万亩可兑付,另外三百万亩是一年、三年以及五年期债券的质押,是不能够兑付十年债的。”“啊?是这样吗?”徐弘基愣了下,又说,“那就更糟糕。”“其实也没什么。”徐耀基笑着说道,“哪怕只是兑付一百万亩官田,那也是赚的,五两一亩,不及南直半价!何况圣上绝对不会食言,另外五百万亩官田肯定也是会兑付的,无非是拿山东、河南或者北直诸省的官田进行充抵。”“二叔所言极是。”徐胤爵深以为然,“银子躺在咱们家的地窖里边,除了长灰什么都不会有,然而买入债券,就能变为实打实的官田!”“兄长,把咱们家的存银全买了。”徐耀基道。“你们?”徐弘基皱眉道,“不觉得这样太冒失?”徐胤爵反问道:“爹你担心什么?怕圣上拿咱们徐家开刀?”“不可不防啊。”徐弘基点头道,“眼下大明朝的国库及内帑空虚如此,北边马上又要打大仗,急需饷银哪。”徐胤爵再问道:“那么儿子再问爹一句,如果圣上想拿咱们徐家开刀,就算咱们不露财就能逃过这一劫吗?”“这!”徐弘基顿时语塞。是啊,如果圣上有意拿他们徐家开刀,怎么样都是躲不过。徐胤爵沉声道:“所以爹你放一百个心,圣上不会动咱们家,圣上甚至连诚意伯刘孔昭都不会动,要动他早就动了,不会拖到现在。”“嗯,我觉得胤爵分析的在理。”徐耀基说道。“圣上到南京后的一系列举措,无一不是为了取信官绅百姓。”“好,就算圣上不会动咱们家,可也不用把银子全都买光吧?”徐弘基道,“万一最后兑付不了,咱们徐家不就亏大了吗?”“爹,亏不了。”徐胤爵急声道,“十年期债券肯定是稳赚的。”一直没有说话的徐仁爵接着说道:“十年期债券稳赚,五年期、三年期还有一年期债券也是稳赚,这是送上门来的赚钱机会。”徐弘基皱眉道:“那我就不明白了,咱们买债的稳赚,圣上发债图的是个啥?就为了替咱们这些勋贵缙绅谋好处吗?”“这当然不是。”徐胤爵说道,“圣上是为了筹措饷银。”徐弘基一拍手说道:“那么问题来了,咱们买债的稳赚,圣上也筹到了饷银,但是做买卖有人赚钱就有人赔钱,谁赔钱了?”徐胤爵冷笑说:“北边的缙绅赔钱了。”徐耀基接着说:“几亿亩地都会赔个精光。”徐弘基皱眉道:“你们就这么相信北伐能成功?”“肯定能成功。”徐胤爵用力点头道,“今天金川门外的献俘仪式爹你也看了,建奴被咱大明杀得人头滚滚,如此军威,北伐又岂能不成。”……汪韬,是个典型的南京缙绅。先是读书半辈子中了个举人,然后候缺当了一任知县。但是当了没三年就遭到革职,但也攒下一笔不菲家资。中午在金川门外看过献俘阙下仪式,一回到家就派管家把一个跟他关系比较亲密的布商请到家里,商量买入债券的事情。这个布商叫孙廷兰,在三山门内有一家两间的布帛铺。寒暄过后汪韬问道:“孙员外,生意上的算计你比老夫精明许多,依你之见,圣上的这个债券能不能买?有无赔钱的可能?”“风险不小。”孙廷兰小声说道,“就怕圣上赖账不还。”“这个你不用担心。”汪韬说道,“老夫有确切的消息,圣上不日就要将此前七年间、由南京守备太监署强征的税银返还给南京商家,再加扬州返还的税银,就足以证明圣上想效法商君南门立木,所以他是绝不会轻易毁诺的。”“返还税银?”孙廷兰愕然问道,“真的吗?”“如假包换。”汪韬点头道,“只要提供字据就能退还。”“那我回去可得找找。”孙廷兰怦然心动道,“这七年,我那家布帛铺累积上缴的税银少说也有一千多两,不知道能退还多少?”汪韬说:“不出意外,能退回三成。”“三成?!”孙廷立顿时间大喜过望。汪韬又问道:“孙员外,你还没说债券会不会赔钱呢?”“不会赔钱。”孙廷兰笑道,“只要圣上重信诺肯兑付,此债券就是稳赚不赔,再不济也能以九钱一亩的超低价兑付北方的官田,血赚!”汪韬还是有些不敢相信道:“中间真没有陷阱?”孙廷兰笑道:“无非就是兑付的不是徐州的官田。”“如此老夫就放心了。”汪韬笑着说,“时间一到立即买入!”“最好多筹集些银子。”孙廷兰笑道,“这是圣上首次发债,为了建立起信用,所以给的利钱才会这么高,等到下次发债就不可能再有这么高的利钱。”“好的。”汪韬点头说,“老夫把几个庄子的存粮全都卖了。”……南京的消息很快传到松江。华亭徐家的家主徐尔遂当即把独子徐孚远叫到了书房。“父亲。”徐孚远毕恭毕敬的向着徐尔遂行了一记大礼,像徐家这种出过宰相的缙绅之家,最是讲究礼教。“嗯。”徐尔遂轻轻一颔首,又问道,“你与人中、彝仲他们讲和了吗?”“回父亲话,儿子与人中、彝仲已然是和好如初。”“甚好,原本就是一场误会,说开也就是了。”徐尔遂点点头,又问道,“那么你们还有书信往来吗?”“回父亲话,常有书信往来。”“他们俩可曾提及南京之事?”“父亲是问,圣上下讨虏诏勤王之事?”“非也,为父问的是圣上新近发债筹饷之事。”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nfc120.com 千千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xnfc1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