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
千千小说 > 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 > 第九十八章 丧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十八章 丧礼

  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

郭大力在韩庄的一街开了个糁汤包子铺,生意尚过得去,每天早上他都要很早起来忙活着熬鸡汤。这天,天刚刚亮,他正在搬一筐鸡蛋,眼睛不经意朝街上瞥了一眼,又看到了那个疤脸青年。已经是连续第三天了,每天这个时候,这个浓眉大眼的青年都会到这里站一会,眼神盯着不远处的据点。然后,默默过来,喝一碗糁汤,之后就消失不见。</p>

郭大力心里念叨,年纪轻轻的不学好,净去好勇斗狠。如果不是脸上那道狰狞的刀疤,他一定是个翩翩美少年。</p>

远处传来三声炮响,随后锣鼓齐鸣,唢呐阵阵。郭大力知道,这是郑群才家的“开门炮”。七天前,他爹死了,今天是大行出殡,打发他爹入土为安的日子。</p>

郑群才是张来余的仁兄弟,韩庄百分之三十的土地和商铺都在郑群才的名下,张来余盘踞在韩庄多年,养着两千多人的保安团,实力是相当强劲,附近的国民党和日本鬼子都得给他面子。而郑群才为张来余的保安团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做为保障,两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。在这乱世中,财力和武力的结合衍生出来的就是作威作福,欺压良善的行径,他的商铺租户早已是苦不堪言。</p>

郭大力的门头就是郑群才的产业,他听到开门炮声,便扔下擀面杖,交待媳妇照看好店铺,从钱箱子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钱,匆匆向郑群才搭在牌坊后面的席棚走去。东家的丧事可不敢大意,一定要备足仪金,还要去刷盘子刷碗,端大盘,烧热水。</p>

按照鲁西南的风俗,白事都是有固定的规则的,但是又十里不同俗,各有各的讲究。丧葬礼俗历经西周礼制规范,儒释哲学与民俗结合,形成了一种信仰体系,《荀子礼论》称:“丧礼者,以生者饰死者也。”这里的人们把死后的葬礼看得非常重要,亲人去世,都要举行纷繁复杂的丧礼。</p>

整个韩庄已经闹腾了两天,郑群才请了两班喇叭轮流吹丧。往来的人络绎不绝,除了家族里的人,还有各种治丧委员会的执事来回执行着自己负责的任务,并且在三天前就已经将报丧和丧礼时间由专门的信使洒向四面八方。</p>

这边的丧礼主要有以下的步骤:</p>

一.倒头。</p>

人在弥留之际,儿孙应守候在他身边为他送终,这表示老人是个有福气的人,咽气之前,必须从床上抬至堂屋靠墙临时搭的“灵帛子”上,一定是头朝外,以免把魂隔在屋里。众人围在一旁,瞪着眼睛等老人咽气。一旦咽气,就会七手八脚给老人换上早就准备好的“送终衣”。</p>

这大概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的重视,要穿的体体面面地离开人世,前往另一个未知世界,穿好以后,以火纸掩面,白布盖身,头边放置长明灯一盏。在屋当门放置香炉蜡烛,前面摆一个盆底钻了个眼的瓦盆,用来烧“倒头纸”,以示准备“赴阴”。此时的家人一定要抱头痛哭,哀悼亡者。</p>

二.报丧。</p>

人死后,同姓的本族近支要主动到场,这边的规矩是红事要请才到,白事要主动参加,不到场是会被谴责的。至于外姓的头面人物,必须由孝子上门磕头,当地俗语叫“恳”,应该是恳求帮忙的意思。</p>

这样,全村的人当晚会全部到齐,迅速成立治丧委员会,按照成例,有条不紊地分派着任务。比如:当晚必须准备棺木,找阴阳先生看日子,去“林”上定穴位(帝王的坟墓叫“陵”,王以下的叫“林”,比如曲阜的孔家祖坟就叫“孔林”)。</p>

出殡的日子定好了,就需要专门的信使去送信,俗称:“举柬”。</p>

三.入殓。</p>

一般老人咽气后,要停灵三天,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,防止老人假死,缓冲三天,看有没有回魂的可能。这三天两夜,要有人换班守灵,守灵的人不能睡觉。第三天中午时分,没有奇迹发生,死者身体已经产生尸僵,亲人便死了心,放心地由治丧委员会安排的爷们将逝者殓入事先铺好被褥的棺木,男性逝者用黑棺,女性逝者用红棺。身边放上逝者生前喜爱的用品,大富之家还会陪葬金银器物。</p>

入殓的时候,逝者的长子要在院子里站在椅子上手举着高粱秸子,指着西南方向进行第一次“指路“,先用“火纸”开路,点着闺女送来的纸扎的轿和童男童女,俗称“倒头轿”,指路的人手举高粱秸子,指向西南方向,看着熊熊燃起的火焰,嘴里高喊:“大(娘),拿搭子!大(娘),上轿!大(娘),西南明大路!”</p>

喊毕,众亲人哭成一团,孝子有专人架着,痛苦流涕,回到堂屋,在已殓好的棺木上,敲上第一颗钉子之后,帮忙的爷们便放开手脚,嘁哩喀喳,将剩余的钉子敲死。</p>

四.搭灵棚。</p>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nfc120.com 千千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xnfc1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