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
千千小说 > 大明: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> 第五十八章 朱允炆的小心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八章 朱允炆的小心思

  大明:我的祖父是朱元璋

武英殿。</p>

龙案后,朱元璋端坐着。</p>

他旁边一左一右侍立着朱允熥和朱允炆。</p>

跟往常一样,祖孙三人一起批阅奏疏。</p>

惠王朱允炆精神极好,隐隐有些自得。</p>

听说他今天干了一件事,深的朱元璋的欢心。</p>

起因是老朱出去散心,也不知道朱允炆怎么知道的消息,很快出现在身边,祖孙二人一同微服出巡。</p>

恰好在大街上,碰到五城兵马司巡逻的官兵捉拿盗贼。</p>

一共抓了七个人。</p>

朱允炆徐徐过目上下打量了一番七人,随即对朱元璋说:“皇爷爷,这七人有六个是盗贼,其中一个不是盗贼。”</p>

听到有人被冤枉,朱元璋立马让应天府开堂审案,他在幕后旁听。</p>

结果真如朱允炆所说,七个人六个是盗贼,有一个是被冤枉的。</p>

朱元璋大为惊讶,问:“你是如何知道的?”</p>

朱允炆答道:“《周礼》听狱,色听为先,此人眸子晾然,顾视端详,是以知其不是盗贼。”</p>

他这一波操作,展现了他的眼力和能力。</p>

朱元璋很高兴,当众夸赞惠王学富五车。</p>

朱允熥怀疑,这小子故意在老朱面前作秀。</p>

首先,朱允炆是怎么知道老朱出去散步,然后意外邂逅的?</p>

其次,七个盗贼那么巧出现,会不会是剧本?</p>

如今惠王府和吴王府,都有各自的幕僚团队,想搞个剧本,难度不大。</p>

在皇太孙的竞争中,吴王府压惠王府一头,朱允炆难免会搞些歪点子。</p>

也不知道老朱怎么想的......</p>

读到刑部的一道奏本,朱允炆说道:“皇爷爷,孙儿以为《大明律》中有七十三处条文过分严苛,应当修改。”</p>

修改大明律?</p>

朱允熥心说好家伙,这小子是判案上瘾了?</p>

《大明律》最早是老朱当吴王时,命李善长和刘基仿《唐律》编成《律令》四百三十条。</p>

后来大明立国后,命刑部尚书等人在《律令》基础上详定《大明律》,颁行天下。</p>

先前有过两次修改,最近一次是两年前。</p>

朱元璋道:“你说说看。”</p>

对他而言,律法是维护大明长治久安的法宝,不完善就得修改。</p>

当然也只能在洪武朝修改,后世之君不能随便改动,定律轻改容易动摇国之根本。</p>

终大明一朝,朱元璋定的大明律,再没有改过,有补充的,也只是单独附加条例。</p>

“孙儿参考了《礼经》及历朝刑法,做出了一些修改,请皇爷爷过目。”</p>

说着,朱允炆从袖子中掏出一份早已写好的条陈。</p>

太子朱标性格仁厚,对刑狱的判决多以减省为主。</p>

朱允炆有样学样,在学习他爹朱标。</p>

果然,朱元璋看了深有感触,采纳了改动《大明律》的建议。</p>

开府之后。</p>

朱允炆成了朱允熥的劲敌。</p>

他的惠王府中,每日拜访的文官来往不断。</p>

两位皇孙不是藩王,而且洪武朝对藩王和官员交往几乎没有限制。</p>

毕竟朱元璋的二十多个儿子,基本个个都和勋贵联姻。</p>

朱元璋也规定,官员路过藩王封地,必须去王府拜见,躲着不拜访就是有罪。</p>

明朝朱棣当上皇帝后,才要求藩王不得预四民之业,仕宦永绝,农商莫通,完全禁止藩王和朝中官员交往。</p>

如今京师形成了一个局面,两位皇孙,吴王和惠王,各自开府形成一股势力。</p>

武将扎堆往吴王府串门,文官踏破惠王府的门槛。</p>

其实,朱允炆本身不差。</p>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nfc120.com 千千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xnfc1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