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
千千小说 > 明末:辽东雄狮 > 第三百九十三回 宁锦之战(四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九十三回 宁锦之战(四)

  明末:辽东雄狮

原来,自袁崇焕担任辽东巡抚,就定下了新的报功规矩。</p>

禁止守城战出城抢夺人头。</p>

守城战的报功标准以保全城池为主,援军报功以使敌人退却为主。</p>

这两条及其他规矩,上报天启皇帝获得批准。</p>

已经成了病秧子的天启皇帝,为什么肯同意这条报功规矩呢?</p>

这是因为袁崇焕和阎鸣泰遍观天启朝以前的史料,发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。</p>

那就是明朝有先例啊!</p>

隆庆年间,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。</p>

在谭纶和戚继光的坚持下,明穆宗同意并长期在蓟镇推行的报功制度。</p>

是戚继光几次成功击退蒙古,却没有多少斩获后,隆庆皇帝力排众议倡导的。</p>

因为当时隆庆皇帝就知道,防守战要是以抢人头为主,很可能导致出现李成梁那种缺德的打法——将蒙古人放进来劫掠百姓,再趁蒙古撤退时大意,大举进攻。</p>

而蓟镇乃天子脚下,你把敌人放进来试试?</p>

嘉靖年间,庚戌之变就是前车之鉴。</p>

所以当时明朝其他区域依然维持人头军功为核验标准,但在蓟镇每一次记功,都以退敌为首。</p>

这才有了蓟镇几十年的太平。</p>

辽东局势,袁崇焕就看得很明白。无论是他,还是杨承应都不可能短时间内消灭后金政权,只有步步为营。</p>

倘若总以人头军功为记功标准,杨承应那边迟早要闹得人人厌烦,自己这边也会因出城抢夺人头而打乱守城步骤。</p>

于是,袁崇焕提出了守城战参照蓟镇防御报功制度的意见,天启皇帝也答应了。</p>

而皇太极还不知道这个情况,只能眼巴巴的瞅了一夜,白等了。</p>

就在他率军继续围困锦州的时候,杨承应这边也在行动。</p>

由于袁崇焕的坚壁清野,使得皇太极无处劫掠,其麾下大军的粮草,需要提前从沈阳起运,免得断炊。</p>

不过,皇太极也知道杨承应手下有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部队,吸取阿敏的教训,以重兵护粮,并且不许追击。</p>

无法断后金军的粮,张存仁想了个奇招——拔掉沿途的后金军边堡。</p>

这样既能做到事,又给后金军的押运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。</p>

正月十五日晚,戌时。</p>

自黄昏时分起,阴沉的天空便再也赖不住寂寞,将鹅毛大雪不住地倾泻下来。</p>

伴着呼啸的寒风和树枝摇晃的声响,气势着实有些骇人。</p>

海州卫东南方的析木城外,一支步卒正顶着暴风雪,缓缓地向析木城靠拢过去。</p>

在队伍最前列的,正是张存仁、靳国臣和胡弘先,目标只有一个拿下析木城。</p>

析木城是海州卫东南最外围的城池,身处群山最低处,不仅是优先拔除的钉子,还是张存仁麾下豹韬营的补给点。</p>

这座边堡里的守将,正是害得马世龙吃败仗的土穆布禄。</p>

堡内有不少粮草,足够张存仁获得补给。</p>

拨开遮挡在前的树枝,张存仁遥望着析木城上隐约闪现的些许火光,面上露出兴奋地笑意。</p>

仅从稀稀落落的火光来看,便知道析木城内的后金军士卒有限。</p>

而且守卫军士绝难料到,竟会有人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突袭边堡。</p>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nfc120.com 千千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xnfc1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