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
千千小说 > 从长平之战开始 > 第272章 欲留上党取民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72章 欲留上党取民心

  从长平之战开始

秦军已然撤走,两趟的王使也都完成了使命,也纷纷要求回转邯郸,但赵军尤其是赵括却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进,则国内的秋收在即,大军孤悬在外,秋收势必耽搁;退,则河内的交接还在继续,秦军若是反复,则有倒悬之危。</p>

月明星稀的夜里,界牌岭关楼之中,整个赵国朝堂的大人物们都几乎聚齐了。</p>

主位之上,依旧是赵括端坐其上,虽然营中尚有两位王使,但显然,任何人都不敢在军营之中跟赵括争主位。</p>

平阳君与平原君二人,作为王使则分坐赵括的两侧。</p>

平原君的下手,廉颇将军坐其后,而在平阳君的下手,自然是楼昌大夫,可谓是泾渭分明。至于许历等将,自然还没有资格进入赵军的决策层中。</p>

面对如今的情况,其实大家心底都已经有数。</p>

于国而言,赵括应该继续留在上党,至少到河内郡顺利完成交接,如此方能震慑秦国,保证交接的顺利,甚至最好能完成布防之后再行离开,才最为保险。</p>

但,于私而言,赵括却是最好立即回转邯郸。</p>

如今的赵括虽有大功在身,却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枉顾、违抗王命,导致赵王的信任一削再削。掌大军在外,却无君王的信任,历来都是大忌。更何况,赵括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跟赵王进行解释。</p>

一通并不算热烈的寒暄与情况说明之后,便是对于大军去留问题的讨论。其结果也并不出意外,按照惯例,轮流归家罢了,只不过对分成几批稍稍做了一番讨论,而双方也很快达成了一致。</p>

可论到赵括的去留这个关键问题之后,现场随即陷入了冷场之中。</p>

平原君一方三人自然不必说,于情理之间纠缠着,根本无法抉择,至少在明面上,他们不能劝说赵括离开;</p>

而平阳君呢,自然是希望赵括能跟随他一道回转邯郸,如此也好跟赵王交差,可平阳君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根本不重要;</p>

至于一旁的楼昌大夫,甚至希望赵括继续迁延。赵括越是迁延,赵王的疑心也就会越重。再加上范睢的金钱攻势,楼昌也很是愿意为自己背后的伤势狠狠地出口恶气。</p>

长久的沉默之后,还是赵括最终拍了板:粮食问题在得到秦军物资之后,已经有所缓解,而为了应对接下来可能的战事,河内与上党的防务不容有失。</p>

首先是大军的安排:一十九万大军之中,五万青壮即行回转邯郸,解除徭役,投入秋收之中;剩下一十四万大军,分作三批,轮流回转邯郸进行修整。</p>

至于赵括,因为前线战兵的减少,赵括作为主将,为了保证前线的安全,暂时继续留驻上党郡。</p>

当然了,实际上战场离不开赵括是假,赵括想要留下暗暗布局才是真。</p>

只是,赵括这样的理由之下,任凭平阳君也好,楼昌上大夫也罢,都无法再说些什么。可如此一来,平原君和廉颇将军都不禁为赵括捏把汗。</p>

平阳君与楼昌大夫离开之后,廉颇赶忙劝说赵括道:“上将军!不若您先领五万大军回转邯郸吧。河内与上党郡尚有我和田单将军,还有九万大军守护,秦军新败,当无甚问题。”</p>

赵括无言。</p>

“是极!”平原君也在一旁赶忙接着说道:“平阳君尚好,楼昌先行回转,恐怕......毕竟先入为主,再想解释就难了。”</p>

看得出来,二人皆是为了赵括着想。可赵括等的就是这“解释”二字。</p>

赵括微微一笑,道:“吾需要解释什么?解释为何要在上党击败秦军五十万大军?解释为何要将秦国武安君逼死在上党?还是解释为何要将河内这个战略要地给占领?”</p>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nfc120.com 千千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xnfc1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