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
千千小说 > 不宋 > 247.吃药不如吃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247.吃药不如吃肉

  不宋

,不宋</p>

金针刺破指尖,挤出血珠,滴入素白的茶盏中。</p>

这茶盏是产自景德镇的极品青白瓷,也就是后世所称,极薄的胎体配以清透纯净的白釉,迎光时内外透亮,晶莹滋润如美玉,如今却用来做验血杯。</p>

包括赵孟启自己在内,六个人分别滴血入不同茶盏中,然后再从钱朵手上取血,一一滴入。</p>

钱朵失血过多,取血显得有些困难,崇太医用上推拿技巧方才挤出七滴,多出一滴是特意用来对比的。</p>

滴血认亲?</p>

崇太医对于眼前情景并不陌生,滴血认亲法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,也已经被宋慈写入《洗冤集录》中,后世人当然知道这法子不可靠,但也说明华夏人已经注意血亲遗传关系,并开始尝试运用。</p>

很疑惑燕王所说之和滴血认亲有何关系,但崇太医也知道此时不是提问的时候,先记在了心中。</p>

赵孟启知道,血液滴入清水后,红细胞涨破稀释后,任何血型都会溶混在一起,所以杯中并没有水。</p>

他所用方法根据的原理是,血液中有对其他血型的抗体和抗原,当两种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时,其中的抗体和抗原相互反应形成两种沉淀。</p>

具体现象他没见过,只好用钱朵本身的血,与混合后的六组做对比观察。</p>

茶盏具有比较好的透光性,能够清晰的观测到内中血液所发生的细微反应。</p>

赵孟启认真细致,不厌其烦的做着两两对比,最后发现只有两组没有发生什么可见的变化,这大概率排除钱朵是ab和o血型的可能。</p>

巧的是,通过茶盏上的标记,这两组其中之一是赵孟启的,另外则是绾绾的,伍琼他们全都不合适。</p>

伍琼四人一听,很是遗憾,痛恨自己居然没有的机会,却只能依令出了西厢房。</p>

绾绾如释重负,</p>

崇太医这时隐隐有些兴奋,如果输血有用,那未来将拯救无数人命,有了这个成绩,一向为人所蔑视的外科将真正确立在医学中的地位。</p>

赵孟启随口应答,然后看着绾绾,</p>

绾绾神情倔强,并不同意,挑着眉急道,</p>

好说歹说,绾绾终是拗不过赵孟启,只能妥协。</p>

随即,赵孟启取来已经蒸干后的小物件,亲自组装起来。</p>

崇太医仔细的看着。</p>

这就是赵孟启早在临安之时就让工匠研究制造的注射器,一共两套。</p>

筒身和推杆都是白银所制,推杆活塞部分包裹着杜仲胶,空心针头也是银制的,这玩意是最难造的,不过最终也没难倒大宋的能工巧匠们,毕竟那些精美无比的金银首饰也是他们手工打造出来的。</p>

相比后世的医用针头来说,这个显得粗大了许多,但条件摆在这,只能将就着用。</p>

为了密封,针头与针筒采用螺口结构连接,筒身约莫有五六十毫升的容量。</p>

组装好注射器后,赵孟启又考虑了一下,决定先从钱朵身上抽一点血,注</p>

入自己体内,看看反应再说。</p>

抬起钱朵的手,露出娇嫩的胳膊,弹指可破的肌肤下,青色的血管清晰可见,赵孟启找准位置后,先涂抹酒精消毒,等待了一会,才握持着注射器慢慢刺入。</p>

银制针头的硬度不是很高,得用上巧劲才能顺利刺进血管中。</p>

抽了小半管后,赵孟启停住了,拔出针头,</p>

接着他把针头向上竖起,挤掉可能存在的空气,嘴里还教着,</p>

崇太医一直紧紧盯着燕王的一举一动,不敢放过任何细节,闻言便一个劲点头。</p>

随后赵孟启又独自操作着,把针扎进了自己的左手血管中,一边推动一边继续说,</p>

凭着大量的人体解剖,崇太医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可以说是当世第一人,自然也知道动静脉的分别。</p>

温热的血液进入身体后,赵孟启闭上眼,开始对身体进行自我监测。</p>

常识告诉他,输血并不是越新鲜越好,现抽现输反而存在更多隐患,可现在他哪里顾得了那么多。</p>

所有人都忐忑而紧张地看着赵孟启,整个房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,恨不能把呼吸都停住……</p>

过了半晌,赵孟启睁开眼露出轻松的神色,又站起来走了一阵子,没有察觉到有什么异状,谨慎起见还让崇太医把了把脉。</p>

崇太医惊喜。</p>

赵孟启绽开笑容,</p>

见输过血后的赵孟启安然无恙,大家都感到很神奇,也很振奋。</p>

崇太医眼中的光芒绿幽幽的,像狼一样,真有一种拿起手术刀,破开燕王天灵盖看看的冲动。</p>

在赵孟启的影响下,他如今已经接受人的思想是由大脑控制,而不是心脏的观点。</p>

赵孟启语态轻松,微笑着,</p>

赵菫永远是哥哥的忠实小迷妹。</p>

赵葙也眉开眼笑的附和着,</p>

绾绾把手放入赵孟启掌心,目光如丝,缠绕住眼前人,</p>

赵孟启轻轻捏了捏掌中的柔荑,</p>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nfc120.com 千千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xnfc1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