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
千千小说 > 红楼鼎革 > 第106章 佥都御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6章 佥都御史

  红楼鼎革

户部衙署,众官僚胥吏都在忙碌中。</p>

顾克贞坐在房间内,眉头紧皱,刚刚收到永隆帝的谕旨,要求户部就整顿盐务出具意见。</p>

能有什么意见呢?盐政积弊也非止一日了,今上登基之初就派人整顿过,效果的确有,代价就是领衔主导的户部侍郎遭受猛烈报复,不仅一众下属被弹劾贪污受贿,沦为囚徒,甚至仆役直接被人毒杀,最后本人也被罢职问罪,此不可不为后来者戒。</p>

这次永隆帝又起了念头,恐怕是受到《京报》上盐政评论文章的刺激,其中罗列的数据的确扎眼,当时他就敏锐的预料到永隆帝可能会按耐不住,只是这也太快了。</p>

作为户部尚书,他对盐政深有研究,也知弊端何在,但这不是提出一项改革方案便能轻易解决的。而且,现在还不能确定永隆帝真实目的是什么——是只想增加盐课收入还是想彻底的革除积弊?抑或兼而有之?这是截然不同的,前者易为,后者难以着手,阻力重重。</p>

思虑一番后,顾克贞唤来主管天下盐课的山东清吏司郎中郑如梅,也没与他商议,直接命他写奏疏请求朝廷开展新一轮部院官巡盐,要求户部、吏部、刑部、都察院等中央衙门均派出大员,共同协作,并不谈及具体方案。</p>

如果此议通过,不管成效怎样,都是几大部门一体担责。</p>

即便他已经作了考虑,郑如梅听了也心生疑虑,担心这件差事儿会落到他身上,面色迟疑的问道:“不知部堂大人属意我部何人担此重任?”</p>

顾克贞自能猜到他是心思,不过是自保罢了,不屑的哼了一声,说道:“这就不须你来操心了,没有担当之辈,本部也羞于派出!”</p>

受到冷嘲,郑如梅却不以为意,忙点头笑道:“大人明鉴,如此甚好!下官这就去写奏疏。”</p>

次日,永隆帝看罢郑如梅的奏疏,很不满意。</p>

他的本意是让户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哪怕不能立刻实行,好歹有个方向,继续商议就是。现在倒好,户部的做法等于直接把问题抛了回来。</p>

难道他不知该派人去巡视吗?可委派的官员越多效果越差,这会儿可不是刚立国时朝廷能令行禁止。</p>

于是他将奏疏转给内阁,命内阁讨论此事,拿出章程来,总之盐务必须整顿。</p>

几位阁臣商议一番,知道永隆帝这时贪念正盛,强阻不得,连卑贱戏子的钱也不肯放过,怎会忍得住盐课这块儿肥肉?单论敛财之狠,亘古帝王少有出其右者。</p>

最后建议道,两淮盐课为天下最,整顿盐务不妨从两淮盐区着手,待有成功经验,推而广之,行之天下。至于委派诸部院大臣,其实没必要,事权贵在专一,且盐课与吏部、刑部没有直接关系,而巡盐御史本就是都察院外派,更没必要多此一举重复派人,结论是只要户部派出官员便可。</p>

他们这样做也不难理解,尽人皆知两淮盐商与太上皇交往密切,当年南巡时投献不下数百万两,论局势复杂,各大盐场没有哪个能超过两淮的。</p>

目今盐政一大问题是盐引壅积,即很多盐商手中有盐引,却领不到盐,排队的人太多。这些盐引多是太上皇时滥发的,今上登基后为救急也曾发过,现在不知存了几百万张,连个具体数目都没有。又不能直接宣布废弃,那意味着朝廷信用破产,将颜面扫地。</p>

如今让户部官员先去两淮巡盐,成或败很容易出结果,这事儿就算了了。</p>

内阁票拟的意见并没有被永隆帝接受,这和户部的做法有什么区别?于是在早朝时当众提起此事。</p>

顾克贞心下暗恼,没想到阁臣把户部卖了,难道是他们觉得自己太听皇帝的话?可不听成吗!如今国用不足,无论谁坐在户部尚书这个位子,但凡有些担当和觉悟,也知必须为国敛财,不然朝廷撑不下去。</p>

谁不知没钱就是亡国的下场?只有那些私心深重的才会叫嚣“与民争利”,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,觉得亡国又不是亡家,换个皇帝也未尝不是好事儿,没准儿自己还能混个从龙之功呢,至于百姓生死,根本不在意。</p>

“盐政积弊已久,该如何整顿,众卿可有良策?是否各部均委派大员?谁又可担此重任?”</p>

永隆帝说出一连串的问题,朝堂上无人敢出声。</p>

一者,涉及具体实务,不是谁都有能力发声的。二者,皇帝敛财之意甚坚,他们也见识过了,没必要针锋相对。再者,正如顾克贞所顾忌的,众人都不是傻子,这差事风险太大,前车之鉴,不可或忘。</p>

不说远的,单是现任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不就个典型例子吗?林家四世列侯,且与荣国府结为姻亲,论背景不可谓不深厚,可仍免不了落得独子、正妻先后死亡的下场,最后连仅剩的yòu_nǚ 都不敢留在身边。</p>

当然,如果只是抱着发财的目的,其实无所谓,这反倒是件美差,往南走一趟收个几万两都是少的。但永隆帝关注此事,他眼睛里揉不得沙子,不知道暗地里会派多少人盯着呢。</p>

长久沉默之后,终于有人出列,亢声提议道:“陛下,臣举荐户部郎中柳湘莲巡视盐政,可收良效!”</p>

众人一瞧,嘿,说话的不是别人,正是前几天首提此议的户科左给事中汪明毅。</p>

言官大人果然头铁,心如磐石,不可转也,绝不肯放弃的。</p>

“不可!”有些官员立刻反对,一如前几日那般。</p>

这些人多半是在两淮盐场深有利益,担心柳湘莲去了坏事儿,不得不出言阻拦。</p>

但更多的人巴不得这位行事乖张的瘟神能够早日出京,在京里有皇帝袒护,众朝臣弹劾无效,那就让他去见识见识真实世界何等残酷!</p>

在很多人看来,柳湘莲年纪轻轻,最多读过几篇文章,便自以为了解盐务弊端。一旦触及实务,只会头大无比!很可能直接被富贵温柔腐蚀,又或者只知为皇帝敛财,引发民怨沸腾,岂不妙哉!</p>

于是交口称赞,俨然众望所归,此职非他莫属。</p>

永隆帝见状,几乎要气笑,这些臣子的小算盘几乎一目了然,都不屑遮掩,满满的套路。</p>

他本想驳回汪明毅所请,毕竟柳湘莲太过年轻,可问题是派谁去呢?去了能比林如海做的更好吗?心里踌躇,暗叹一番,只好先点名柳湘莲,问过再说。</p>

待他出列,永隆帝问道:“柳卿可有信心办好巡盐的差事?”</p>

柳湘莲有些举棋不定,完全没料到永隆帝会突然改变主意,前几天你不是这样啊!难道《京报》威力如此之大?</p>

其实报纸上所论并无新鲜见解,多是老生常谈,不过是想给百姓一个了解朝廷收入的渠道。</p>

不仅是盐课,接下来还会介绍田赋,让所有人看看朝廷到底收了多少赋税,不能平白给那些贪官污吏背黑锅!</p>

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皇帝的问题,上次立军令状乃是有所求,现在何必再冒无谓风险呢?</p>

顾克贞站在一旁,心里早急了,没想到那几个老东西这么坑户部!这副担子要是落在柳湘莲身上,如果办砸了,他这户部尚书也连带着有责任,更关键的是,他对柳二郎能否整顿盐务丝毫没有信心。</p>

不得不出列禀奏:“陛下,柳湘莲年轻识浅,向来不曾接触过盐务。而且他不过是区区郎中,何能膺此重任?请陛下另择贤明重臣巡盐为好。”</p>

他正觉得柳湘莲这样实心任事的下属很好,还没用够呢,万不可轻易折损了。</p>

刚说完,立即有人跳出来,猛烈弹劾他“妒贤嫉能”“阻遏后进”……</p>

气的他老脸通红,含恨而退。</p>

借着这点儿时间,柳湘莲已经思量妥当。</p>

皇帝既然当众发问,就意味着心里有了主意,至少有了倾向,他得识趣。</p>

于是回道:“微臣愿赴两淮一行,但心存顾虑,不得不先禀告陛下。”</p>

“说。”</p>

“无人不知盐政积弊已深,微臣以郎中之职巡盐,只恐心有余而力不足,难有成效。再者,天下盐政本属一体,单独巡视两淮,如果有案件涉及其他盐区,又该如何处置?”</p>

呵呵,很多人听了这话忍不住嘴角勾起,暗自摇头——向来听说柳家子脸皮极厚,喜好当面求官,闻名不如见面,果然传言不假,这分明是嫌官小嘛。</p>

其实五品京官真不小了,他才多大年纪?要知道巡盐御史也才正七品呢。但整顿盐务牵涉太广,会涉及到权势之家,户部郎中根本不够看。</p>

永隆帝也想发笑,不过忍住了。</p>

柳家子喜好求官,他也有耳闻,很满意这股子“坦诚直爽”,而且说的也是实话,于是朗声道:“此事容易。”</p>

想了想,他提高声音道:“特命柳湘莲兼任都察院佥都御史,巡视天下盐政,钦赐尚方宝剑,遇事有便宜处置之权,军民职官有作奸犯科者,除三品以上须奏请外,其余依律处置!另外,”</p>

最后他环顾众人,意有所指的说道:“可带税卒营护卫左右!”</p>

都察院佥都御史为正四品,让柳湘莲兼任属于因事而设,他的本职依旧是户部郎中,领宪衔只是为了便于他办差过程中弹劾处置官员。而特意说明可带税卒营,更是告知群臣他很看重柳湘莲的安全,不要做不该有的动作。</p>

“陛下圣明!”柳湘莲连忙谢恩领旨,动作麻利的很。</p>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nfc120.com 千千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xnfc1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